走近洋气监测——探访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时间:2017 / 07 / 31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所以,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如何知晓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它相对安全吗?是在优化还是恶化?应当如何应对?

带着诸多疑问,青岛39中初中部2016级3班第七小组的同学于2017年7月18日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一一探访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专家讲解了解了环境监测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海洋生物和大气的监测知识,直观感受了科技在环境监测中的力量,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img1

上午9:30,我们准时来到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办公楼大厅等待接洽时,同学们被墙上的电脑显示屏吸引,遂先行了解监测站的基本情况。随后,博士后专家程老师将我们带入二楼封闭的实验室专区,指导我们参观水生生物实验室。

通过专家释疑,我们明白了赤潮不是鱼虫,浒苔属于绿藻,它们都是藻类植物。如果监测到某处海域主要有单一生物(如蛤),且生长很旺,并不能说明此处海洋环境好,因为生态平衡需要生物多样性的存在。青岛已于2015年获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而我市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一一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立,以及我市第一个公益性海洋牧场一一崂山湾公益性海洋牧场的建立,都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img2

实验室里有很多小瓶,看上去是空的,但里面其实装的都是待检测的海洋生物,肉眼几乎看不到,只能在显微镜下现身。专家讲解并示范了显现微镜的用法后,指导我们观察小海螺,米粒大小的海螺通过显微镜呈现出迷人的橙黄色,螺口处还有寄生物。我们兴致盎然地观看、听讲专家保存的显微镜下的生物影像,印象深刻的是显微镜下的螃蟹幼体一一眼晴、蟹鳌已清晰可见,真是太神奇了。在海洋生物标本实验室,专家崔工引领我们见识了海龙、关公脸螃蟹等有趣的标本。

专家还告诉我们,海洋生物的命名可以是地名、人名等,由于不同国家的专家在确定他所发现的生物是否是前所未有时可能存在盲区而给其命名,因而难免出现一种海洋生物有两个或更多名字的情况。

img3

img4

接下来,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专家孙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空气质量监测相关知识。2013年8月,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与市气象部门建立空气质量、气象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数据库,搭建视频业务会商平台。2014年2月,成立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满足环境管理与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要求,保障民众环境空气质量知情权。

孙老师指着院内的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站,给我们现场讲解了空气质量监测站顶部设施的功能,随后带领我们进到入它的内部一探究竟。检测站内部须常年保持恒温24摄氏度,以确保检测设备运转正常。另外,还配备了保持监测设备压力恒定的装置。这个像书柜一样的大家伙里装的就是检测空气质量的设备,价值不菲。猜猜这个看上去像盒式磁带一样的装置是干什么用的?原来它就是用来检测空气质量PM10和PM2.5的。上端较粗的白色管子将室外采集的空气样本传输下来,经过该装置后分析出的数据读数会直接在电脑端显示,并实时传输到预报预警中心。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车,我们了解到它实际是移动的监测实验室。在突发应急事故时能发挥它的环境监测优势,成为应急联合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检测站曾多次参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和实战工作,在2008年汶川地震漏爆炸事故应急监测工作、2013年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露引发爆炸的“11.22事故”处置中、2015年天津“8.12”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任务中,均派员、派车或设备参与并圆满完成任务。

夏季海水浴场开放期间的水质周测,也是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任务。技术人员根据水温、pH值、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漂浮物5项监测结果,给出最适宜游泳、适宜游泳、比较适宜游泳和不适宜游泳四个等级,供市民和游客参考。

不知不觉,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洋气”监测,对你的了解,实际才刚刚开始。

感谢接洽参观的王主任和陪同参观的家长。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少年立志,从我做起。

供稿:初中部2016级3班

责任单位:学生处

201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