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呈现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战国]《尚书·大禹谟》
译文注释
舜对禹说:“来,禹!当年天降洪水来警戒我,能够言行一致,既在治平水土中成就功业,又在民众中建立威信的,唯有你最贤。既能勤劳为邦,又能节俭持家,不自满自大的,也唯有你最贤。你正因为不自逞能,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能。你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功。”
相关典故
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十三年,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取得了成就。舜认为禹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于是就让位给他。大禹这样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的优良品质,正是其赢得尊重、获得推崇的重要原因。
当代价值
“克勤于邦”是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是指在家生活节俭。此短句涵盖了家、国两个层次,点明了传统文化对于“齐家”“治国”两个不同层次的一致要求——勤俭。以勤俭为目标,修身自持。居庙堂之高则“克勤于邦”,为国家兢业,奋斗终生;处江湖之远则“克俭于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家风,数千年前治水的大禹早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撰稿人:苗涵
审稿人:王振敏
责任部门:传统文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