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新加坡中学生走进海大附中

时间:2007 / 12 / 13

摘自《青岛早报》、《青岛晚报》连续报道:

新加坡中学生走进海大附中交流学习——我们来过“青岛生活”

11月19日,海大附中迎来新加坡协和中学的师生一行25人,他们将在青岛度过四天的学习生活,包括听课、午饭、联欢,了解中国文化,到学生家做客等。记者注意到,两国教育模式不同,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面对海大附中多才多艺的学生,新加坡学生笑称——中国学生很像超人!

昨晚(11月19日),新加坡协和中学的中学生们,分别来到海大附中的同学家做客,有的还包起饺子,来体验中国学生的家庭生活。面对中国学生们展示出的多才多艺,新加坡学生笑称,“中国小孩像超人!”细心的家长们也在短暂的快乐时光中,发现新加坡学生礼仪做得好。

中国学生像超人

“真的很像超人啊!”昨晚,新加坡协和中学中三的彭子祥笑着称赞招待他的小主人,海大附中初一年级的曲通通。

原来,曲通通把彭子祥和李康宁两位新加坡同学接回家后,就拿出了自己刚刚写的书法作品,向他们头头是道地介绍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两个男生听得直点头。当他们又听说曲通通还在学电子琴和钢琴时,不约而同地说,“好厉害!”

海大附中的黄小菩也把她接回家的两位新加坡女生“震”住了,她不光篮球打得好,而且还耍起了非常酷的击剑,让两位纤细的新加坡女生感到十分新鲜和佩服。“我也学过音乐、画画,但小学以后不喜欢就不学了,而且我们同学里很少有一个人会这么多东西的。”彭子祥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新加坡学生很礼貌

第一个走出电梯门,迅速转过身,从门外伸进手来,一把摁住“开门键”,直到电梯里的人全部安全地走出电梯后,才笑着松开手。昨晚,新加坡男学生彭子祥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小小绅士的风度。这种礼仪似乎已经被深深融进了新加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成为了他们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黄小菩的家长告诉记者,“我们吃饭的时候,两个新加坡女孩特别有礼貌。坐下后,连声说阿姨吃,大家吃。直到我们都动筷子,她们才开始吃。相比较这一点而言,中国孩子做得有点欠缺。朋友聚会的时候,不少孩子没等大人坐下,就已经开始狼吞虎咽了。”(记者仇瑰丽)

海大附中学生曲通通(右二)向来家中做客的新加坡中学生彭子祥(左一)、李康宁(左二)介绍自己的书法。(记者臧磊摄)

精彩处 咱鼓掌 他尖叫

“呜……哇!”昨日下午3时30分,七长八短的尖叫声,在海大附中操场上回荡。一批新加坡来青交流学习的中学生,用这种他们习以为常的方式来为领导讲话喝彩,令在场的中国学生均感到意外。

当天,海大附中迎来了这批特殊的“小客人”——新加坡协和中学的师生一行25人。他们将在青岛度过四天的学习生活,在海大附中听课、讲课;与学生一起午饭、联欢,了解中国文化,到学生家做客等。在昨日的采访中,有三个小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两国教育模式不同,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听到精彩处,我鼓掌他尖叫

在昨日的海大附中第19届艺术节暨新加坡文化交流月开幕式上,双方学校的负责人进行了简短的致辞。在学校领导发言时,操场上包括21名新加坡中学生在内的上千名学生鸦雀无声,听得十分认真。

在领导发言结束时,中国学生整齐地鼓起了掌。这时,21名新加坡学生却突然发出了“呜哇”的“欢呼声”,这些快乐的声音,甚至盖过了上千名学生的掌声。

新加坡协和中学中二学生钱浚洋笑着告诉记者,“在我们学校,老师们讲完话我们都是这样欢呼和响应的,很开心。”一名中国学生则有些羡慕地反问记者,“我们也想这样,可是不行啊。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不就叫我们别乱吵,别大声嚷嚷么?”

校服大比拼,我自由他时尚

对于爱美的中学生而言,校服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主要着装,校服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昨日下午,海大附中的学生们身着整齐划一的运动服校服,进行了校园集体舞的比赛。看着中国学生们的蓝白相间充满活力的运动服,新加坡协和中学中二学生施亭宇羡慕地说,“他们的校服好自由啊,这样的衣服穿起来,怎么玩儿都可以”。施亭宇告诉记者,他们的校服是制服式的,男生是穿小西服扎领带,而女生则是穿着及膝的短裙,“玩起来很不方便”。

新加坡的中学生爱上运动服,而青岛的中学生则对他们的制服式校服充满兴趣。一名喜欢绘画的女生告诉记者,“女生穿着小裙子和白袜子,特别清纯可爱。我连在画卡通画的时候,都把女主角画成穿制服的模样呐。”

课间休息时,我做操他自玩

当听说海大附中的学生们跳起的校园集体舞,是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锻炼项目时,新加坡的中学生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大家一起跳啊?”“真好玩啊,每天都这样吗”……协和中学中二学生曾庆玲告诉记者,“我们下课不做操,就是自己玩儿,有点太闷了。”而当他们看到海大附中高一四班进行的健身操表演时,更是兴奋不已。

调皮的新加坡学生钱浚洋看到健身操里的“中国功夫”式的动作,就情不自禁地跟着比划起来。当高一四班同学们做了一个高难度的托举,新加坡学生们都兴奋地鼓起掌来。

钱浚洋佩服地告诉记者,“这太难了,我们从来没有挑战过这么难的操,我们的都很简单。”(记者仇瑰丽)

新加坡学生游学在青岛

“我的爸爸是新加坡人(籍),妈妈是马来西亚人(籍)。”来自新加坡文殊中学的郭幸娟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爸爸妈妈很少跟我说大陆的情况,只告诉我会很冷。”她在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用的是简体字。

郭幸娟是参与12月3日在青岛海大附中举行的新加坡文殊中学与青岛海大附中文化交流月59个学生中的一位。此次文殊中学选派了师生共66人参与此次活动,其中15名同学幸运的“驻扎”到15位青岛海大附中同学的家里,与青岛的“家人”们一起吃住四日,全面体验青岛生活。

学习文殊中学VS海大附中

在交流过程中,新加坡与中国的教育制度的迥异明显显现。“中国同学很用功,如果新加坡的同学看到他们这样,一定会很惊讶的。”四天的随同居住生活让居住在中国学生吕雪媛家里的郭幸娟十分感慨。“在新加坡,我回家一般不会立即做作业。中国同学很用功。”而中国学生则说:“他们早晨7:30才上课,七小时课时而且课间休息还可以加餐。”羡慕的神情溢于言表。“中国同学有午休,在新加坡没有。”郭幸娟在一旁补充了一句。

活动过程中,原汁原味的双语教学课,文房四宝与书法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技巧,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武术在新加坡”等各种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初二11班同学特别准备的“中国文化名人余秋雨”、“中国画欣赏”、“中国舞蹈发展”声情并茂的演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中国学生的沟通,对华语学习有很大帮助!”来自新加坡的学生说。“

生活文殊中学VS海大附中

“中国人的早餐吃的太多啦!”新加坡的学生笑说,“我们早餐都只吃一个小面包就够了,而这里早餐那么丰富,馅饼、鸡蛋、面包、牛奶、果汁……”一边扳着手指一边跟记者数起了自己吃的早餐种类。“因为我们课间不能加餐嘛!不吃多点第二节课就饿了。”中国学生有些无奈的笑着回答。在随同居住的四天生活中,中国孩子多数都带新加坡同学去海边观光。“如果中国的同学在圣诞节去新加坡,我会带他们去乌节路购物。”新加坡的孩子却说。

思想文殊中学VS海大附中

当问及大家是否会使用MSN时,新加坡的同学说自己经常在MSN上与其它国家的朋友交流(用英语),而中国的学生大都茫然的摇摇头,甚至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了解这种除了QQ之外的世界使用用户最多的网络通讯方式。

“为了此次活动,我们还特意制作了自己的名片。”郭幸娟和同行的同学都拿出自己的名片给记者看,郭幸娟的名片是自己亲手书写制作,其它同学的大都是印刷或打印的,“为了联系更加方便。”中国孩子争相索要他们的名片,但似乎没有准备自己的名片。

“在新加坡,扔垃圾要罚款50新加坡币。”郭幸娟委婉的说。“罚款是很高的。很多人怕罚款,就不会扔垃圾。”郭幸娟说,在新加坡普通人的收入是800新币。而中国孩子则认为不应当罚款,可以靠自己自觉。

采访过程中,所有的新加坡孩子,书写时都使用简体字。“学习中就一直使用简体字的。”一位父母均是华人的学生说,虽然在新加坡比较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平常交流也用英语说话。但在华人家庭里,说话还是多用华语。

后记

如何利用每一次交流访问机会进行有效的文化沟通,海大附中教导处逄主任拿出一张详细的日程安排表。“学校非常重视此类活动,每次都会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计划与安排。”他表示,仅近期一个月内海大附中就接待了由新加坡前来的三所学校的学生,其中两所学校是在听说了文化交流的良好效果后主动与该校联系互访。据了解,青岛海大附中在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拥有众多已签约的友好合作学校,学校自2002年开始举行过多次学生互访文化交流活动,反响良好。

中新两国学生演绎缤纷校园 ——海大附中第十九届艺术节汇报演出邀来新加坡学生“助阵”

早报文娱专讯气势宏大的管弦乐合奏、热情奔放的马来舞表演、幽默诙谐的奥运主题小品……前天下午,青岛海大附中第十九届艺术节汇报演出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举行,由海大附中学生担纲演出的精彩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而来自新加坡文殊中学的舞蹈团、武术团和华乐团的“助阵”为演出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和温暖色调。

记者了解到,每年一届的海大附中艺术节已经成为该校的一个艺术品牌,每年都吸引超过98%的校内学生的参与。在本届艺术节汇报演出上,学生们献上了管弦乐合奏《茉莉花》、小品《奥运全家行》、舞蹈《展开翅膀》等近十个文艺节目。同时,正在海大附中进行交流的新加坡文殊中学的武术团、华乐团、舞蹈团也演出了马来舞、武术表演、民乐合奏等节目,中新学生的精彩演出征服了现场的所有观众。

海大附中校长赵强告诉记者,海大附中一直和多个国家的学校进行友好交流。从11月中旬开始,先后有两所新加坡中学访问海大附中,在国际交流中双方师生都获得了很大益处。(记者李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