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这一天下午的青岛三十九中与往常大不一样:正心广场上,一场匠心独具的盛会在这个大课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为深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自3月14日国际数学日开始,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以“数启思维,学贯古今”为主题的数学学科周在正心广场隆重举办。活动通过“21点”数学游戏、剧演数学、“数你有爱,纸短情长”、捏模悟数、数字华容道等多个特色项目,将数学的理性之美与人文艺术有机融合,为全校师生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数学文化盛宴。
智慧挑战:寓教于乐唤醒数学思维
正心广场边缘的“21点数学游戏”区域人头攒动,学生们手握扑克牌,快速进行着加减乘除的运算比拼。参与者需通过组合牌面数字,使结果尽可能接近21点。有同学兴奋地分享道:“这个游戏让我发现数学计算也能像竞技比赛一样刺激,既要速度又要策略!”数学教研组组长孙老师表示,该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算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分析和临场应变能力。一旁的数字华容道竞技区同样热火朝天,拼图的滑动声与计时器的滴答声此起彼伏,像在奏响一曲数字的乐章。对数学颇有兴趣的选手们全神贯注,沉浸在这场别开生面而又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滑动每个数字时都要预判后续步骤,这让我对排列组合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以最短时间成功赢得游戏的一位自招班同学赛后感慨道。
文理交融:先贤诗词激活数学密码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朗朗吟诵声从“数你有爱,纸短情长”展区传来。学生们聚在几块写满古诗词的白板旁边,通过解读古诗词中的数字意象,探寻中华文化里的数学智慧。展板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等诗句被标注出数字元素,并配以数学符号的现代诠释。语文教研组组长黄老师赞叹道:"这些作品既有着诗词格律之美,又包含合乎韵律数字,提升了学生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
指尖几何:理科思维跃然数学模型
在“捏模悟数”专区,彩色橡皮泥化为学生们理解几何的媒介。活动现场,同学们通过揉捏塑形,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立体作品。高一(1)班团队制作的“正十二面体”因其精准的棱角比例获得好评。“课本上的立体图形变得真实可感,动手过程中我真正理解了数学公式的意义。”这位同学展示作品时说道。展台上,各类立体几何模型作品琳琅满目,这些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创作,成为数学可视化教学的生动实践。
剧演数学:匠心独具展现数学文化
艺术楼门口的led屏前,不少同学正驻足观看。屏幕上,放映的是青岛三十九中学生自主制作的数学学科周主题视频。视频中,同学们友情出演的数学符号动画和数学学科“学霸访谈”语言质朴、生动有趣,无形中拉近了同学们与严肃的数学符号之间的距离,令每一位同学都能切身感受到数学平易近人的一面。
“数启思维,学贯古今”,这是本次活动的主题,也无疑是对本次活动最深刻的诠释。在这次活动中,高一年级的同学们通过游玩多种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更启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相信在学校春风化雨般的人文关怀下,学生们定然能够做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潜心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在未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人才。
撰稿人:高一七班张童跃
审稿人:刘锋 王梓琮
责任部门: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