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作为首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作为海滨之都的海洋特色学校,一直致力于将认识海洋、保护海洋、探索海洋等意识和能力扎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让海洋的底色浸润入孩子们的内心。在2022年海洋日来临之际,学校结合海洋日主题“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5月26日至6月8日期间举行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海洋日活动,通过观看海洋宣传片、举行海洋科普宣讲、参观学校海洋科技馆和探究海洋课题等丰富多彩的海洋实践活动,向全国海洋日献礼。
一、开展“海洋生态你我践行”主题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行动带动他人一同携手,提高全社会的海洋生态安全意识,推进海洋生态保护,青岛三十九中开展了海洋保护主题演讲、生态环保社会实践、主题宣传片观看、海洋生态保护社会宣传等系列活动。
升旗仪式发起海洋环保倡议 | 班级海洋主题宣传片观看 |
我与海洋主题演讲活动 | 海洋环保我践行活动启动 |
海洋演讲获奖学生 | 海洋环保践行模范学生 |
海边园林绿化志愿活动 | 海洋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
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学生明确了个人与海洋的关系,并且让学生走进社会,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行动中来。“海洋是我们人类的家园,青岛是海洋城市,我们只有关爱海洋,珍惜海洋,保护海洋,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美丽。”高二三班梁懿同学说。
二、举办“海洋研究所高校科学营专家进校园”活动
青岛三十九中于2022年5月27日组织举办了“海洋研究所高校科学营专家进校园”活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综合处迟杰处长和张光涛研究员来到学校为高一学生进行海洋科普宣讲。
迟杰处长介绍科学营活动 | 张光涛研究员进行科普讲座 |
现场认真聆听的学生 | 张光涛研究员与学生进行互动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光涛研究员为同学们开展了题为“海星爆发的机制和对策”的海洋科普讲座。海燕、砂海星、海盘车、棘冠海星、太阳海星……张研究员介绍了海洋中常见的几种海星。并以原产北太平洋入侵澳大利亚以贝类为食的海盘车属和原产热带太平洋以珊瑚为食的棘冠海星为例,从人为促进学说和自然发生学说两个方面,为同学们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海星的繁殖和危害。同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治理海星泛滥的方法,如人工捕捞和机器人注射等。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治理海星泛滥和张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展开了深层的分析和讨论。
三、开展海洋科普周推广活动
海洋日来临之际,为了激发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青岛三十九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海洋科技推广活动。
学生开展DNA提取实验 | 海洋大学博士指导学生课题 |
学生观察有孔虫 | 教师为学生普及海洋知识 |
参观海洋生物养殖实验室 | 参观海洋教育成果展厅 |
课题小组进行养殖实验观察 | 参观海洋生物标本馆 |
让学生关爱海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为了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激发学生致力于经略海洋的远大理想。青岛三十九中深化与驻青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建立了多个人工智能养殖实验室,成立了院士工作室,建立7个高标准实验室,聘请高校专家担任指导教师。科普周活动的举办,实现了校内与校外资源的融通,大学教授专家纷纷走进学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海洋的魅力。
四、开展海洋课题研究及优秀课题宣讲活动
开展海洋课题研究是青岛三十九中学生求学的必经历程。学校通过融通驻青高校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进行海洋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青岛三十九中学习,你会感受到大学的氛围,研究生的节奏。”高二九班曹韩清同学说。海洋日来临之际,青岛三十九中遴选了优秀海洋课题,开展了海洋课题研究推进及优秀课题宣讲活动。
优秀课题一:“关于珊瑚无性繁殖的研究”
成员在学校智能海水养殖实验室进行珊瑚无性繁殖实验
《关于珊瑚无性繁殖的研究》课题宣讲活动
优秀课题二:《青岛琴岛海域潮间带岩相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鉴别与标本制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到琴岛海域采集潮间带岩相标本
课题组成员采集所见发现的各种生物标本
同学们展示课题组相关标本
疫情下学校举办全国海洋日相关活动,充分挖掘了校本资源,融通了社会资源,让活动变得异彩纷呈,也在学生心中筑牢了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多年来,青岛三十九中致力于推动海洋特色教育发展,为国家海洋创新人才培养奠基。从“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到海洋特色育人体系的建构,海洋特色教育成果享誉全国。特别是每周一次的海洋专家讲座,更是让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的嘱托铸牢在学生心间,充分激发起了青年学生对海洋的热爱。
撰稿人:白晓歌
审核人:王振敏 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