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初中物理“建构式学习环境与学具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时间:2007 / 11 / 22

2007年11月21日下午2:00,在青岛三十九中成功召开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建构式学习环境与学具研究”课题结题暨“初中物理‘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开题研讨会。

该这两个课题都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学分委秘书长刘峰主任直接领导的全国“边学边实验”课题的子课题,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王平老师任青岛实验区负责人,青岛39中省特级教师赵力老师任青岛课题组组长,目前在我市已有17所实验点校,它们分别是:育才中学、5中、7中、10中、13中、26中、39中、50中、51中、57中、59中、61中、志成中学、智荣中学、青大附中、超银中学、即墨实验中学,参与课题实施的一线老师已达100余人。其中市区实验点校已占全市区初中学校(包括私立学校)的1/3。

大会首先由39中赵霞老师进行了一节精彩的教学示范课《阿基米德原理》,接着进行了评课与课题回顾和总结,然后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学分委秘书长刘锋主任做了专家讲座------《实验:学习物理永恒的主题》,接着进行了“初中物理‘做中学’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挂牌仪式,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王平老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最后由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主任王旭昌同志讲话,称赞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一直走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前沿。

初中物理学科“建构式学习环境与学具研究”课题是由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题课题“边学边实验”课题的子课题,此课题一直受到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的重视,自2002年课题开题五年以来,初中物理学科在此课题的实验中对教师课堂科学探究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巨大的改变,通过教师“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实现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也使我市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探究知识的能力、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通过课题的开展,教师创新意识、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他们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中融进更多的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他们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教育理论、教学思想和方法都有显著提高。教师表演的创新实验:制造彩色的影子(7中)、数字里程计(即墨实验中学)曾被选入2005年“世界物理年”中国可见光传递项目之一,20多位实验点学校的老师开设了示范课、公开课,教师论文、教学案、课堂实录、教学案例、课件多次分获全国各项比赛一、二、三等奖,大大提高了我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深度和实验教学水平,涌现出一批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也使所在实验点学校的学生中考物理成绩及全国物理竞赛成绩大大领先于其他非实验点学校。

新课题“初中物理‘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十一五”重点子课题。此次新课题开题,将进一步在全市初中物理学科推广优秀教学模式,吸纳更多的学校参与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使更多的学生“做中学”,并且建立“家庭实验室”,通过课内外动手又动脑理解科学,经历和感受人类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作用。从而,使我市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市初中物理教育迈入新的台阶!

赵强校长到会表示祝贺

赵霞老师执教公开课

做中学,边学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