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下午,我校诚挚邀请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洪举副教授在高中校区追梦剧场为全体高一学生开展了一场题为《有趣的浮游动物》海洋科普系列讲座。
陈教授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的痞老板形象引出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海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早在1887年,便被世人发现。它们是不能逆水流而动,且营异养生活。接着,陈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的外貌形态,它们大多身体表面柔软,含水量高,密度小等。浮游动物是有多样性的,它隶属的门类数不胜数,我们看到了原生细胞的图片,栉水母细胞和软体细胞门类中丰富多样的浮游动物动态图,从中我们了解到浮游动物从功能到体态形状差异极大。
在了解了诸多浮游动物门类后,陈教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浮游动物连连看”的小游戏,大家踊跃参加,发表了对浮游动物母子配对的不同见解。结果出人意料,像对称性发育的小浮游动物竟然会变成辐射型的海星等,这真是符合浮游动物子母不同的“变态发育”。这些有趣事实,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的浮游动物生长及发育的状态。
随后,陈教授向我们讲述了浮游动物的作用。作为海洋生物的高级营养耳料,当然我们人类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食用浮游动物。我们了解到原来浮游动物也是具有危害的,像水母爆发以及赤潮,美丽的“荧光”海是夜光虫无限繁生的结果,在其死后会导致海水大量缺氧,从而使其他海洋动物丧尸生命。尽管如此,但我们也需要保护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海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让人类活动危害它们的家园。
浮游世界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其中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而各种浮游生物更是绚丽多姿,饶有趣味。最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积极地与陈教授进行提问交流。通过本次海洋讲座,同学们领略了浮游生物的各种知识,并与陈教授一同呼吁保护浮游动物,争做海洋保护者。
感悟
2023年6月9号,海大环境与工程学院的陈洪举教授为我们开设了关于浮游动物的海洋科普讲座。一共围绕三个大问题,一什么是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二浮游动物长什么样子浮游生物体型细小,大多数用肉眼看不见,悬浮在水层中且游动能力很差,主要受水流支配而移动的生物,称浮游生物。三浮游动物有什么作用?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许多种浮游动物是鱼、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有的种类如毛虾、海蜇可作为人的食物。
通过对浮游生物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浮游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浮游生物多样性 让我们从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小事做起!
—— 高一九班 杜冠彤
周五,高一同学们准时坐在小剧场中,又一次海洋讲座开始了。这次的主题是浮游生物。 老师讲到,浮游,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漂游生物。他们的个体通常非常微小,模样也各有不同。然而聚在一起,却能产生出夜光海那般浪漫美丽的景致。我们在这场关于海洋生命的认知旅途中,见到了轮虫、火体虫、水母、水螅……荧幕上一闪而过的它们却好像拥有灵动的生命力,向我们揭示海洋里神奇的一面,以及那些小小生物的分类、生活习性、样貌与不同之处。
老师用这次海洋讲座带我们参观了巨大海洋的一角,充实了同学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对自然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尽管这些生物的生命周期通常很短,但它们永远可以聚在一起,用短短的一生来诠释自身的意义。
——高一九班 范乐涵
6月9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陈教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海洋浮游生物的有关知识,让我们对浮游生物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
海洋浮游生物是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海洋生物。这类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绝大多数个体很小,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构造,只有个别种的个体甚大.。这类生物范围广,数量大。
海洋浮游生物分类多,主要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动物、甲壳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毛颚动物,其中以甲壳动物,尤其是桡足类最为重要。这些生物分布广泛,从赤道热带海域到两极寒冷水域都有分布。
但是如今因为海洋环境的逐渐恶化,海洋浮游生物大批死亡这警示着人类保护海洋环境,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海洋浮游生物的未来是未知的,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高一九班 夹姝阅
撰稿:2022级9班 秦甜甜
主持:2022级10班 张铭哲
编辑:白晓歌
审核: 赵晟柯 刘锋
责任部门: 课程中心 海洋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