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随着“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学生们也兴致勃勃、整装待发,准备开启新一天丰富多彩的学农实践活动。
这几天,同学们在学农基地丰富体验,乐在其中,生活充实有保障,但远在学校的领导们依然心系着大家,不辞辛苦于百忙之中来基地慰问老师和同学们。24日上午,青岛39中党委书记张玉华、副校长武伟伟、副校长刘军一起来到学农基地,看望了坚守在岗位一线的老师们和积极投入实践的同学们,与师生们亲切交流,一起劳作,一同体验,振奋了大家的精神士气。师生共乐,其乐融融,也为学生成功度过学农考验注入了新力量。
上午,同学们跟随老师来到基地果园,学习果树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方法。在正式动手操作之前,老师先为同学们介绍了果树的基本生长习性和管理技巧。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深入果园开展了果树修剪工作,主要集中修剪会消耗树木的养分,影响果树的整体生长和果实的品质的徒长枝。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修剪技术和亲自上手操作,学习了如何通过修剪促进果树的健康生长,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同学们还从菜园中摘取新鲜的菜叶前往养殖区,观察并学习孔雀、羊、猪、兔子等多种动物的饲养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喂养这些动物,了解它们的饮食习惯和日常管理要求。孔雀优雅的身姿和艳丽的羽毛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学生们争相喂食观察。而在喂养羊和猪时,同学们不仅学习了饲料配比,还体验了与动物互动的乐趣,增强了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和理解。本次饲养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也增进了大家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力拔山河气盖世,一条绳子聚人心。今天除了丰富多彩的学农活动,我校高一年级下午还开展了激烈的拔河比赛。哨声响起,参赛选手在大家热烈的呐喊声与掌声中尽情投入,双手紧握绳子,双脚用力蹬地,汗水从他们的脸庞滑落,坚持也从大家的眼中流露。最后,拔河比赛的冠军班级与教师队伍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决,在呐喊与欢呼的交织中,我们全场共同见证了大家一往无前的拼搏力量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校园辩论赛·智慧与激情的交锋】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才水平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青岛三十九中于学农期间举办了“思辨青春”校园辩论赛初赛。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与探讨的积极性。
本次比赛我们分别邀请到初中语文组迟玉霞老师、辛镝老师、陈成老师以及高中语文组肖长捷老师、高中政治组闫锡叶老师担任评委。
13个班级经过赛前抽签分成6组两两对阵,初二13班本轮轮空。随着比赛的开始,双方辩手依次发言,踊跃而富有逻辑的论据让观众们耳目一新。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同学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口才功底,也展现了团队之间的默契与配合。
比赛历时三天,经过激烈的角逐,1班、3班、5班、6班、10班、12班脱颖而出,获得复赛资格。初二1班焦小千、初二2班王佑凡、初二3班赵静怡、初二4班徐焱熙、初二5班王海源、初二6班邹浩田、初二7班赵子谦、初二8班王佳琪、初二9班李宜轩、初二10班巴瑞麟、初二11班杨靖淇、初二12班迟炜晋,他们的论点清晰、逻辑严密,成功赢得了评委的青。
此次辩论赛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宴,更是同学们展现自我的舞台。希望在接下来的复赛中,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继续用智慧与激情开启思维的火花,让辩论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激励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追求卓越!
逐梦而行,不负少年!在这忙碌而充实的一天里,同学们锻炼了口才与思维,收获了汗水与技能,培养了大家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优秀品格,相信大家不仅会把这份青春的记忆藏于心中,更会让这份精神融入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陪伴着自己不断进取,向着未来勇毅前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今天的收获与感悟吧!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在一尘不染的晴空下,高一七班的同学们正以青春赋予我们的热情和清晨带来的朝气,如同得以在蓝天下展翼的雏鹰,又如初春时节初开的蓓蕾,用跑操这样热烈而又有序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展示着青春少年的骄傲、生机和活力。身处这样一支安静、高效、自觉的队伍中,天性本是活泼好动的我也被这气氛所感染,在队伍中自觉噤声,不愿破坏这样一份无声但有序的美好,这让我更加骄傲于我是这样一个优秀班级的一员。
晨起的慵懒和朦胧被跑步尽数驱逐,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中医课堂门口。刚刚走到门口,药材特有的清香便沁入鼻腔,一种莫名清冷的心境笼罩了我的内心,望着那有些神秘的教室,我心中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和平与安宁的心情。怀着对中医文化的敬畏与几分好奇,我们随老师进入了今日的第一堂课——中医。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医的起源、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思想,听到五行和人体的关系等天人合一思想成果后,在先祖们历经千年沉淀的智慧下,我发觉自己竟是如此渺小和幼稚,心中也不禁多了一丝对这个世界与自己本质联系的迷惘与思考。
下午的饲养课程同样有趣而又别开生面。课前,老师先让我们摘了一些地瓜叶以喂养本次课程所需饲养的动物——猪、兔子、孔雀等。饲养的过程非常顺利,猪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凶暴,相反有着十分温顺的性情。在课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兔子、孔雀等动物的饮食习性,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我们的见闻。
古人曾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中,我们能够读到的、读过的书也许已经有了万卷,而今天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能够行万里路的机会。放翁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这次学农的体验,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真正能够磨练和升华一个人的意志、精神的,从来都只有亲身实践。如今,我们青少年身处奋进年代,生于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增强理论基础,筑牢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将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奋进中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人生价值。
——高一7班 张童跃
在萧瑟的秋风中,树林化作慈祥的老者,同上古的圣贤一般,传授我们引火启明,去除腥膻。
当代表下课的哨声在自习室外响起,同学们有序地收拾好个人物品,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野炊的场地。在老师言传身教的演示中,我们搭起炉灶,点燃柴薪,让团团火光照亮光影交错的树荫。那簇火苗的生生不息,也映在我们的眼底。
在与老师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感觉我们做的比食堂的饭都好吃。”树林中顿时响起声声应和,随后是阵阵欢笑。
下午,我们回归室内,跟随老师学习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一条隔断,将同一间教室分作两间。不同的装修风格,差异化的餐具种类,对比鲜明的主色调,诠释了何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老师说,东西方的饮食文化可以用“大相径庭”一词采形容?在一进一出的交换中,尊重各国文化的国际主义与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在无言中融合。
当我们走出教室,耳边历史的沉淀随风散去。手中的笔记本,也已翻过一面。
——高一4班 马一左
今天是学农的第四天。上午,我们进行了饲养课程。了解了一些动物的饮食习惯,见到了梅花鹿、蓝孔雀这种保护动物,懂得了劳动者们饲养的不易。下午,我们进行了糖艺课,与小组同学经过一下午的努力制作出了糖果——炒花生。花生又叫落花生,“怡心最是落花生,一发針锥意尽倾。未与春英争共趣,且随秋实走同程”,经历了土中的默默无闻,却在收获中果粒盈壳;“立本何妨经久潜,长依善信不为名”,充满了人生智慧,让我们知道高中三年的生活就如同花生埋在土中默默积蓄力量,认真踏实学习,充实自身,一朝高考尽显其力。傍晚时,我们全级部同学一起参加了拔河比赛。拔河时同学们的咬牙坚持,观众席上同学们呐喊助威的声音,都象征着我们凝聚力、向心力。虽然我们班并没有赢得这次比赛,但我认为我们班的团结与努力,已经展现出了我们最好的风貌,这是输与赢所概括和诠释不了的。
——高一8班 方雅萱
撰稿人:肖长捷 闫锡叶
拍摄:吕希 赵梓豪 兰佳瑞
审稿人:赵晟珂 曹芝琳
责任处室:高一级部 初二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