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39中高中部有幸邀请到了青岛市科普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杜美荣副研究员,为高一全体学生开设了《我们离科学有多远》的科普讲座。
杜美荣老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繁殖生物学、养殖生态等。在本次讲座中,杜老师从海洋软体生物介绍、科技应用、环境保护、科学家精神四方面,以精彩的图片,向同学们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同学们跟随杜老师的步伐,步入海洋的世界,科学的世界,深刻感悟勤奋刻苦的科学家精神,了解更多海洋生物知识。
在讲座中,杜老师利用岛城的临海优势,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海洋软体动物,如四大名螺、贝壳、蛤等。
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介绍了勤奋刻苦的工作日常,讲解了科学家们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引导同学们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学习并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杜老师精彩的讲解和耐心的引导中,同学们对海洋生物知识和科学家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互动提问,并得到杜老师亲手制作的鲍鱼标本留作纪念。最后,杜老师积极倡导,希望同学们留心生活,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创新活力铸就未来。勤奋刻苦的科学家精神将在三十九学子身上得到弘扬发展,也相信三十九学子会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学生感悟:
海浪翻滚,是非陆地所有的。当海的呼唤越来越清晰,当风吹起千层浪的时候,大海犹如一个瑰宝吸引着更多爱海的人。今天我们跟随黄海水产研究所杜美荣研究员,一起探索了海洋中多彩的生物。
四大名螺形态各异,其中鹦鹉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亿年前,它曾是海洋中的霸主;60年前,得到鹦鹉螺的启发,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研制成功。它的外壳很美丽,构造也颇具特色。它们的壳呈螺旋形盘旋,形似鹦鹉嘴,这也是其得名的由来。杜美荣研究员还给我们讲述了贝壳的生态学功能和贝壳过多的危机。其中台下的我们无一不惊叹于海洋的无限奥秘,在杜美荣研究员的细心讲解下,让我们受益匪浅。
最后,杜美荣研究员向我们倡议,我们要一起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海洋环境,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
——2024级3班刘子萱
10月18日下午的海洋讲座,学校邀请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杜美荣研究员为我们开展讲座,讲座主题为“我们与科学家的距离”。积极互动的同学可以获得研究员为这次讲座精心准备的贝壳标本。
研究员首先询问我们全球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就隐藏在大屏幕上,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球科技创新活力”上。以此来引导我们从作者给出的线索当中去揣摩。一方面培养了我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
讲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研究员工作单位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倡议弘扬科学家精神。她向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一是要勤奋,善于观察,科学离我们很近。例如走出门看到蜘蛛结网,就能引发很多思考,感知到一个奇妙的生物学问题。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寻找类似这样的小课题,提高观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是要饮水思源,热爱祖国。庚子赔款留学生从国外进修后一心回到祖国为祖国事业奉献。在还未回国时,将自己攒下的补贴金购买实验室耗材用品运回国内。身在异乡,心在祖国。
三是要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最后,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永不止步,共同守护蓝色星球。
——2024级3班张佳琦
撰稿人:2024级3班王晓冉、刘子萱、张佳琦
审稿人:赵晟珂、刘锋、李元基
责任部门:海洋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