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舟,驶向知识的深海,探索教育的真谛。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个人素养及专业能力,我校青年教师委员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11月6日上午,第十期“星海”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由青年教师读书班一班和二班共同举行,青年教师宁文文、刘雪松、毛阳三位老师分享了他们近期阅读的书籍及阅读感悟。
毛阳老师首先分享了《在乎每一只鸟》的读书感悟。这本书是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自身在教学实践与生活中所读、所见的不断反思,记录自己对育人这件事的所思所想。文中“雀鸟哺雏”的故事提醒我们教师要“在乎每一只鸟”,有教无类。“我有一个梦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位班主任的教育初心。教育至爱在初心,要守住一份初心,需要我们成为孩子的引路人,需要我们做到“目中有人”,需要“多把尺子量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对待孩子,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份热情、一份初心。然而在很多时候,孩子往往是教师、家长埋怨的对象。而真正的好医生,他不会嫌弃任何一位病人;真正的好农人,他会在乎每一棵庄稼。我们应该向医生和农民学习,教育过程中“在乎每一只鸟”,让每一节课都弥漫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刘雪松老师分享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是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 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学习与发展目标两部分组成。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的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给孩子真正需要温暖的关爱,让他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成长。创设附和孩子发展需要与成长规律的课程、环境,让教育回归幼儿的经验,去追随幼儿的兴趣,提供给孩子自己更多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成长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自主参与,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探索,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快乐健康的进步成长。
宁文文老师分享了《孩子 我懂你吗》。该书作者是一位家长同时是一位心理一线教师,通过叙事的方式用真诚的话语,讲述作为教师的母亲的体会。我不擅长文字,所以跟着这本书学习如何去记录和理解孩子的成长。宁文文老师读了这本书后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对待,而不应该是附属品,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的身上。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看做是一个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与孩子进行互动时,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尊重他、理解他,从而跟他的沟通也会容易很多,他也会更加尊重你,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并由此思考过渡到我们的教学中,同样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读懂孩子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当教师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每一次读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青年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能够提升其专业素养,拓宽其教育事业,从而做到更优质的教育。
撰稿人:胡文静
审稿人:付立金
责任部门: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