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人文素养,加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青岛三十九中青年教师读书班三班、四班于11月8日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积极倡导“书香伴我行”的思想,将“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进而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在此次活动中,我校4位青年教师围绕书中的精彩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她们叙说故事、阐述观点、畅谈体会、真诚交流,尽情分享读书的收获。
李雪彤老师分享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书中包含六个方面——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在本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李老师表示:“《致青年教师》是一本对青年教师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深刻思考。我期待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我的教育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晓璐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教育的情调》一书。这是一本聚焦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关系的著作。书中以教育现象学为视角,深入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敏感性和机智,以及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书中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示了教育者如何培养和发展一种对孩子独特性的关注力,并生动地描述了如何培育一种特殊的“看”孩子、“聆听”孩子的方式,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对一个具体孩子的回应方式,以及如何来培养和呵护这种教学的特殊“情调”。
马晓璐老师用书中的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分享:“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
张洪悦老师就《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张老师说,这本书让她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深远的思考。她认为,教师应当采用互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该成为个性交响的场所;最后,课堂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张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在班级中创建学习共同体,让自己和孩子们一起进步。
王聪聪老师分享了《认知觉醒》一书。王老师用米兰·昆德拉的话开启分享:“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有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而非真实存在。”随后,她分别介绍了“大脑——切问题的起源”“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和“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能力”。她将书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并强调,在技能学习的路径中,仅仅“知道”是无法形成反馈闭环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让大脑相关的神经元形成强关联,反馈闭环才能经由“做到”这个节点得以形成。
此次读书分享活动,不仅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读书成果,更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有效调动了老师们阅读的热情,展现了学校教师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纷纷表示要把此次读书分享会作为契机,努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与书香为友,与智慧同行,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撰稿人:杨玉凤
审稿人:付立金
责任部门: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