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时分,沂蒙群山笼罩在淡金色的晨雾中。同学们来到沂蒙革命老区,在红嫂纪念馆中,一件件打着补丁的棉袄、泛黄的家书、斑驳的煤油灯,都在诉说着"沂蒙母亲"王换于和红嫂们用乳汁救伤员的感人故事。
沉浸式剧场里,炮火声与纺车声交织,同学们眼含热泪,仿佛穿越回那个"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峥嵘岁月。纪念碑前,同学们列队肃立,将满载敬意的花篮轻轻安放,白菊在晨露中更显圣洁。
午后,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的岩石标本在阳光下闪烁着科学的光芒。走进博物馆,揭开“崮”形地貌的形成之谜。同学们通过立体沙盘,解密"岱崮地貌"这一地质奇观的形成之谜。
更令人振奋的是支前体验活动——独轮车在晒谷场上吱呀作响,石磨盘转动间豆香四溢,靶场上的喝彩声此起彼伏,让课本上"军民鱼水情"的论述变得真切可感。
夜晚的文艺汇演上,同学们用歌声与朗诵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也为这一天的研学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