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育桃李 尽心代民言

时间:2008 / 10 / 28

——记市人大代表、海大附中副校长林光琳

从教28年的林光琳是海大附中(青岛39中)副校长、高级教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兼职督学,曾经荣获过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市教育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林光琳温文尔雅,待人和善,认识她的人都说她不仅集智慧、勇气、才能于一身,而且是一位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女校长。今年年初,林光琳当选为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又开始了为民代言、服务为民的新实践。

德慧双修德艺双馨

“德慧双修、德艺双馨”,这个称号用在林光琳身上十分贴切。多年以来,她以呕心沥血的育人精神和母亲般的殷殷爱心,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管理水平,赢得了学生们的拥戴、家长的尊敬、同事的敬佩和上级领导的认可。

英语组的老师们说,林校长虽然事务繁杂,但她仍未脱离教学岗位,多次带高三毕业班,成为市内高中校级干部中惟一一位带毕业班的老师。为了毕业班的学生尽可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她与每名高三的学生谈话,对有问题的孩子跟踪谈,不少学生进步很大,有的考上了理想大学。数学组的老师们介绍,林校长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善于学习和吸纳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优化教学方法。同时,她还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探讨出了诱导法、激励法等教育模式,她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2006年8月,刚刚成立的海大附中高中部急需有经验、懂管理的带头人,林光琳告别辛勤耕耘了多年的青岛19中,来到海大附中报到。第一周,她就冒着34摄氏度的高温,带领高三的师生来到平度9中进行为期一周的生活体验,与同学们同吃同住。为尽快熟悉岗位,开展工作,她经常深入教师中间了解情况、征询意见,与同志们谈心交心。以人为本是林光琳开展工作的前提,她既注重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引导,也注重情感上的关心体贴,使每一位海大附中人都感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了活力、产生了动力,人心更稳了、干劲更足了。学校上下形成了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教师们主动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努力用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知识、真诚的情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打造出了“海大附中”的品牌特色。

严师出高徒,没有一支精干顶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带出一流的学生。她初到海大附中,就建立了每年一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历时两个半月,全体教师参加,经过三轮的展示,推动了教研组内的相互听课与研讨,推动了教学案例的撰写,推动了全校高初中教师的业务交流和衔接,全校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2007年中考、高考和高中招生中,获得全面丰收。

人生就是这样,工作、家庭很难两全。2006年,作为教学管理者的林光琳既分管高三工作、又担任高三重点班的化学课,她的女儿也面临高考。教学管理者、重点班老师、考生家长,多重身份的考验面前,她以学校工作为重,没白没黑地把心思扑在学生身上,却无暇顾及也在备考的女儿。对于丈夫,她说她是一个不合格的妻子,今年4月,她的爱人患病住院,因忙于学校教学和招生工作而不能一直在医院陪伴,以致受到医生的“批评”。

情系选民关注民生

为民代言、服务为民,是选民对人大代表的要求,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使然。林光琳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认真地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百姓心声,积极为群众代言。

多年的教育情怀饱含着林光琳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面对青岛市大学附中比发达城市有差距和青岛市大学数量较少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研,她提出了“关于在岛城办好大学附属学校”、“建立青岛医科大学”等建议,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帮群众之急、解群众之难是林光琳执行代表职务的准则,只要群众反映的问题合理合法,她都积极倾听、及时建言,实实在在地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履职尽责。她先后提出了“建立青岛市法制教育中心”、“解决青岛市交通阻塞现象”、“在青岛市增加公厕”、“清理火车站乞讨者”等多项建议,所反映的问题符合青岛社会发展、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及时的答复。她积极参加市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来青进行的《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调研、配合省人大代表调研青岛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两次列席青岛市市政府常委会、为青岛市文化场馆开放前期工作到市图书馆视察调研等,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提出学校师生可以作为志愿者参加社会综合实践,帮助管理实现互赢的建议。

为向社会宣传素质教育,她还与部分人大代表及有关人员到湛山社区进行宣讲,就如何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学生给家长指导性意见,深受家长欢迎。

路漫漫,只顾攀登不问高。林光琳说,她将一如既往地在教育一线精心浇灌桃李,尽心为人民代言。

转载《青岛日报》2008年10月25日第六版 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