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开展一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这场疫情,每一个人都不能置之度外,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为深入研究挖掘疫情及疫情防控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落实学校“在研究中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教育理念,青岛39中高中部特开展了“决心抗疫用心行动”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用心创作,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记录时代印记,表达内心感受,为打赢这场硬仗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品选登
莫让抱薪者冻毙于风雪
——关于感恩医护工作者的倡议书
作者:高三一班 杨筱乐
指导教师:梁龙开
社会各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鲁迅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中国的脊梁”。而在这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作为抗疫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无疑是中国最坚实的脊梁。对这些“抱薪者”,我们更应感恩、信赖,呵护他们,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治病救人总是医者寻常。他们日夜坚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病患,为你我筑起一道屏障。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新型肺炎最初的“小汤山”,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也因身处前线而遭遇感染,但他依然身先士卒,坚持奋战。当被问及自己的病情时,他总是显得豁达,不多言便迈着蹒跚的步子,继续坚守在病房,与同事们一同与病毒作战。
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年逾古稀的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抗击病毒的最前线,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服下定心丸。“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各地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上留下一个个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逆着人流驰援武汉。
除了他们,更有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他们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儿女……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身着白衣战袍的战士,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面临未知与无奈,他们冲锋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你我驱散疫情,不安、疾恙。
但是,我们是否对他们抱有感恩之心,信赖、呵护他们呢?
杨文医生尸骨未寒、陶勇医生又被患者家属砍伤、寄给医护人员的医疗用品人间蒸发、女性医护人员生理用品的捐赠被拒绝……医护人员并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反而受到了无数的中伤。
谨此,向全体社会成员发出如下倡议:
其一,理解医护工作者难处,体谅医护工作者心情,尽力配合医护工作者工作。
其二,相信医护工作者的医者仁心,承认现实,接受离别与病痛,并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
其三,保护医护工作者使其免受他人伤害,并加强自身心理素质,避免发生冲突。
中国是一个在万千磨难中成长的国家,而正是因为有那些脊梁,我们才得以如经霜枫叶,透雪梅花,以绝尘一骑发展至现今。“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为医护人员献上最诚挚的感谢。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寒夜
作者:高三五班 崔珊
指导教师:梁龙开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温暖,但凄清的冬夜依旧寒冷。往年春节总是一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热闹景象,如今人们却只能那个倚窗远眺,追忆着昔日繁华,牵挂着亲朋好友。这一切,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说是突如其来,也不算准确。起初这疫情消息便传播开来,但当时众人不甚了解,便不在意,大约以为这次疫情与禽流感差不许多,最近不吃鸡肉就是了。我也是这样想,大年初一还想着去叔叔家串个门,甚好被我那总是敏感过度的娘亲给拦住了。自那天被拦住,到如今,我在2020年竟然一次门都没出过,到真成了古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且说众人皆暧昧之时,未料这疫情蔓延全国,情况日益严峻,全国逐渐进入全面抗疫状态。各个小区、村子皆拉好警戒线,限制人们出入,对疫情不以为意的人们越来越少,进入医院隔离区的人们越来越多。原本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唯余瑟瑟寒风,不断呼啸着从窗缝挤入袭击我空荡荡的心。
我是一名高三学子,此刻我应该静心坐在学习桌前奋发向上。然而每每听到广播中播报着最新疫情统计数据,看到新闻中志愿者纷纷投入抗疫一线,我总是一阵酸楚。钟南山院士高龄出山后,人们都说,成为钟南山那样的人,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抗疫服务战线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愿为守护中华而贡献一份力量,甚至贡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在家人的泪水与呐喊中告别,去追寻自己的荣光。可属于我的荣光呢?我只是像自己预想的那般,投入到一个奋力备考的假期中,只是这个假期被无限延长,延长到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在我脑海中杜撰出来的噩梦。我在我同胞的保护之下,在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下,度过一个和平而漫长的假期。我些许自豪,也有些许羞愧。为何我就是被保护的那一方?我在读书之余总是想象自己“全副武装”跟随志愿者大军出动,手中执着的钢笔变为一把冰冷却予人希望的手术刀。
鲁迅先生曾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弃医从文。而今,学医救得了中国人了!我想披上白大褂像一个勇士一般为人民而战!原本我尚且还没想好大学报考的专业,现在已经有了抉择。我希望不会再有一场这样的灾难,但如果不幸又遭遇,我绝不会想如今这般在温室里当一朵无用的花。我还是投身在如山堆的课本中,但我心中已经燃烧起了一把火,这把火烧尽迷惘,带来梦想,那是属于我的荣光。
春天快要到来了,我牢牢将“中华民族”四个大字铭刻在心间,踏在一片长出新芽的厚重的土地之上。
这个世界从未和平,但我们脚下踏着的土地给我们带来了长久的安良。疫情非常可怕,但从始至终,我们都未感觉恐慌,是源于强大的国家,绝不温和的走进那个寒冬;奋斗的人们,绝不温和的走进那个寒冬。中华民族就像一头沉稳但凶猛地狮子,全身上下都透露的希望的味道。在疫情的恐惧中,它嚎叫一声站起,带领着我们奋力奔跑出这片死亡之地,带领我们跑出那片寒夜,迎来新的春天。
春天如约而至了,我们尚且完好无损,我们冲出了那片寒夜。
以承担之足,行最美人生
作者:高三六班 李筱
指导教师:王媛媛
林清玄曾说:“承担,是生命里最美的东西。”诚如斯言,刻着“承担”二字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丰碑。回望历史,中华民族由苦难与血泊中走来,使她愈加强大。不被灾难折服的,正是每场危机中扮演英雄角色的人。
詹天佑赴美留学后毅然回国,承担起铁路建设之责,终为国家富强做出卓越贡献;杨靖宇英勇承担抗日救国之责,终使日军畏然起敬;李小龙于民族受辱之际,自豪地承担起爱国之责,他的一句“中国人,不是病夫。”堂堂正正地印在60年代,轰动一时。
他们的人生因承担而充满价值。不仅是在历史长河中,于今日,“承担”二字更显得弥足珍贵。
承担不仅仅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勇于承担责任与使命,民族才有了不灭的希望。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危害着人民健康,而总有一群人,他们站在一线战士的行列里。由尽全力支援疫区的果农,到免费接送医务工作者上下班的司机,再至置自身安危而次之的白衣战士……全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了这场无声的战争,担当起了救国之责。
假如没有了他们,没有了在艰难困境中勇敢担当重担的人,民族会怎样?世界会怎样?毋庸置疑,那些以承担之足走路的人,已经给了人生最好的答复,而他们的担当诚比金坚。
反观当下,灾难面前的逃兵也比比皆是——抗击肺炎关键时期,数家商店老板将口罩卖出天价。他们丢弃的,不只有良知,还有肩头那一份为人民服务、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担当;亦有入境人员拒绝检查,甚至暴力抗法,阻碍健康监测工作的进行。他们破坏的,不仅仅是法规,还有理解包容的社会风貌。
由此可见,承担责任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固然,“承担”二字也应建立于理性与能力之上,盲目担当责任不可取。
人生如同贫瘠的土壤,勇于担当的人用勇气与力量耕耘,用热情与无畏播种。他们与所有人一样,渺小如蚁,但“承担”却让价值与意义,在人生的沃土上开出了最美的花。
审稿人:苗涵 刘广青
责任部门:课程中心 高中部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