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到秋日果满枝,学到深处随得满。2020年9月12日,青岛第三十九中学2018级第二轮海洋课题顺利结题。疫情给同学们的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阻止不了同学们的实验兴趣和热情,同学们抓紧点滴时间,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实验,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最终完成课题打下了基础。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在一起讨论问题,制作课题模型,撰写结题报告,制作演示PPT,加强汇报演练。
王馨悦课题组认真做好每项实验
本轮课题涉及包括海洋在内的多个领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学生学习品质的彰显,同学们不但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了预设问题,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实现了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的持续的科学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辛欣然课题组,在拣取有孔虫中可以用课本中所学的静电提取,于是发明了静电提取仪器,并准备申请专利;刘兰欣课题组在完成课题中,不断优化原来课题预设,最终制作出了小巧好用的电动黑板擦;丁晓乐课题组经过反复调查和思考,最终设计出了美观、大气、实用、适合班级和校园的多功能垃圾箱,而且还给青岛市市长写了推荐信,希望能在青岛地区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推广使用。
欣然课题组在做有孔虫实验过程中发明了拣取有孔虫的工具
徐睿课题组提取薄荷精油制作的香皂与薄荷精油
丁晓乐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制作的校园班级垃圾桶模型
本轮课题共计59个课题。主要以海洋课题为主,涉及到垃圾分类、防疫防控、交通出行、家居生活等不同领域。本次课题研究历经1年的时间,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海洋研究实践基地和学校海洋课题研究室,在5位博士和10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创新性地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本次结题学校成立了以董帅帅博士后、姚琳琳博士、王正泉博士、郑天鸣老师和徐桂亮老师为评委的专家团队。经过一天的审核与评议,对学生课题做出了评价。
董帅帅博士后、姚琳琳博士、王正泉博士、郑天鸣老师和徐桂亮老师听取学生汇报
王韵涵课题组展示他们在琴岛海域的岩相生物标本与定性分析
任子菡课题组将校园的植物进行调查与梳理,建立校园植物信息库
课题结题评审结束,董帅帅博士代表专家团队对学生课题进行了总体点评:同学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课题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课题操作环节科学严密,课题展示与表达逻辑有序。青岛第三十九中学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的理念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习转化为研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在海洋教育实施中,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提供海上科考的支持。管华诗、秦蕴珊、冯士筰、郑守仪、吴立新等院士或题词鼓励,或开展讲座,或指导学生课题支持39中开展海洋教育。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所、水族馆给学生进行海洋知识讲座,协助课题研究。学校建有博士工作站,指导学生课题研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港、明月海藻集团、北海服务中心航标处、水族馆都是青岛39中的海洋实践基地。2018年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的海洋特色教育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践行“每个孩子都优秀,每个学生都精彩”的育人理念,在海洋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项目式教学,让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促进核心素养落实、激发创新思维已成为学校新生态。2020年学校获评国家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这是国家对学校育人与教学模式的充分肯定。学校将借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建设的东风,继续推动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
撰文:徐桂亮
审稿:刘锋
课程中心·海洋教育研究室
2020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