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公益课堂】科学,让孩子更具“免疫力”

时间:2020 / 11 / 18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给全球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我国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局部地区疫情防控歼灭战。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因为你身份高贵或卑微去选择性感染,唯有日常养成的良好个人防护习惯,会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

微信图片_20201116182744

11月16日下午,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初中2020级2班的教室迎来了郭宗瑞的爸爸郭宝,郭老师主要从事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动物疫苗的研制与生产。本堂课郭老师主要从病毒的基础知识、病毒感染过程、疫苗制备过程、疫苗肌理作用等方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了仔细讲解。这堂课是在疫情全球化背景下开展的,给学生和老师很多启迪。

微信图片_20201116182751

首先,郭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病毒的基础知识。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郭老师从病毒图片中引导同学探究发现病毒的特点,在介绍病毒的基础知识过程中,引来了同学们极大的反响,同

微信图片_20201116182737

学们对病毒知识求知若渴,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学。

郭老师说,科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预防病毒是我们当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事情,但前提是得清楚的特性是什么,如何有针对性的去预防。大多数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抗生素不敏感。

微信图片_20201116182807                   微信图片_20201116182803

其次,郭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的侵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注入(细菌病毒)、二是伤口、昆虫刺吸(植物病毒)、三是吞噬(动物病毒)。

图片1

再者,郭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疫苗的制备过程。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图片2

最后,郭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疫苗的肌理作用。疫苗输入后会随着时间逐步演变,数年之后会形成免疫记忆,在讲述过程中郭宗瑞的家长着重对疫情输入后产生的身体反应做了详细讲述。

在课程结束前,家长和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向同学讲述在当前状态下如何预防病毒侵入肌体,个人防护很重要。

微信图片_20201116182731

当前,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感染,也是当自己呼吸道出现症状时保护身边人的有效措施,就好像是给自己的呼吸系统设置一道“过滤屏障”,嘱咐同学们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如大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不咬手、不掏鼻孔、不揉眼睛,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通过这堂课让同学们明白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一队巡守城池的士兵。当外来病毒、细菌想要进入我们的身体时,它会帮助我们防御、抵抗病毒入侵,保护我们的健康。所谓提高免疫力,其实就是将自身的免疫力调节到一个正常水平。想要拥有正常水平的免疫力,就是吃好、睡好、保持充足的运动。

郭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丰富头脑,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

撰稿人:2020级2班  张埔铭

审稿人:曹芝琳

责任部门: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