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公益课堂】一起去看流星雨

时间:2020 / 12 / 02

流星雨是雨吗?流星是星星吗?带着这样的疑问,11月30日,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初中2020级12班邀请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的孙恒阳老师,进行了一场“夜空绽放的焰火——流星雨的前世今生”的科普讲座。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b9845af54843e318580097a4ce4f1e5.jpg

课堂上,孙老师首先给爱好天文的同学们介绍了天文人生的四件大事:追逐一次日全食、拍摄一次大彗星、欣赏一次北极光和仰望一场流星雨。这四件事让对浩瀚宇宙充满好奇和遐想的同学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紧接着,孙老师抛出了令同学们困惑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流星雨不是雨,观测时不需要打伞。流星不是星星,它只不过是大气层中的一种现象,是太空中的小石子、小沙粒等统称流星体,以大约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进大气层,与空气高速摩擦,发光发热,形成的一种光迹。同学们惊叹不已,才几克重的小沙粒就跑出了第三宇宙速度!

img2

孙老师重点介绍了流星雨是怎么来的,它们大多来自于一个像脏雪球的彗星。彗星围绕太阳转,当被太阳照射的时候就会融化,雪球中的尘埃会沿着轨道洒落一地,当地球经过散落的尘埃时,这些尘埃就会飞向地球,形成流星雨。流星雨为什么以星座命名呢?原来是和流星雨的辐射点有关,是物理当中的透视效应。孙老师给同学们介绍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同学们充满好奇,听得津津有味。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ed416bafaac73d58ad0a8cff97b7fca.jpg

孙老师介绍了著名的七大流星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流星雨的国家,“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左传》中的记载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老师还提到历史上最壮观的1833年的狮子座流星暴,一个人至少看到24万颗流星。同学们简直目瞪口呆。

对于马上要光临地球的双子座流星雨,同学们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孙老师告诉同学们观测流星雨要用肉眼,在天黑的条件下,仰卧星空。科学观测流星雨,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学常识,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决心和恒心,更需要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确定好准确方位,认真记录颜色、数量等各种信息元素。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就养成这种探究真理、严谨细致的科学习惯,成为一名心中有梦想、肩上有担当的追星人。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060c2eb5ee68f8e81fd97c6a00ace03.jpg

撰稿人:2020级12班 李泽毓

审稿人:曹芝琳

责任部门: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