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经典在读 (53)

时间:2023 / 12 / 14

C:\年级事务\传统文化工作室\国学文化.jpg国学文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修身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东汉]张衡《应间》

原文及译文

【原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译文君子不担忧自己的地位不够尊贵,而担忧自己的道德不够高尚;不以俸禄不多为耻,而以学识不广、智慧不足为耻。
相关典故
宋代大儒程颐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人如果有德了,自然对大众具有感染力,名位还会不尊贵、他人还会不敬仰吗?孔子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一个人的言论恰当、行为合宜,这就是“智”的表现。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智”的一个表现是学习掌握了许多书本知识。但要“博智”,还须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就很欣赏张衡的这篇赋作,并把它收入了《张衡传》中。
当代价值
尊贵的地位,人们自然喜欢。但如果道德修养不足以承载你所处https://img1.baidu.com/it/u=3050893743,2941381768&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716的地位,那么危险将会随时发生。我们有时看到这样的新闻:拥有着一定地位的某某官员、某某富商,却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的道德水准与所拥有的地位不匹配,所以犯错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通过修身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事情物理、去取之分。一方面可以少犯错误;另外一方面,“德不孤,必有邻”,道德水准高的人,会得到周围人的尊敬与爱戴,地位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我们都熟悉的孔夫子,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普通百姓,但是后世人却给了他一个“素王”的称号。他虽然没有世俗帝王的土地、军队、财富等等,是“素”的,但为什么还可以称“王”呢?这是因为他的道德高尚,乃万世师表的圣人。所以尽管没有权势,却依旧被人称作“素王”。而那些历史上走马灯般换来换去的帝王将相,现在又有几个人还能让人记住呢?个别被人记住的,又有几个能超越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