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青岛39中学2022级全体初三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正在学工基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本次学工活动内容丰富,有头脑奥赛、软陶、贝壳DIY、马头琴制作等十几项课程。课程中,同学们专心致志,创意十足,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理论知识,也开拓了眼界,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学工课程之 贝壳DIY
作为青岛的学子,我们知海,爱海,亲海。贝壳是海浪的回音。听着老师在台上介绍着双壳纲、多板纲、腹足纲,我仿佛能看见那一片深不见底的蔚蓝。
各种器具的使用是我选这门课的一大收获。热熔胶枪,电钻,钳子……从数次被烫到手,到娴熟运用,再到制作独属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的珍贵的成就感,正是青春给予我的成长乐趣。
我曾因没有美术功底而自卑,时常对着粗糙的线条,简单的构图而灰心丧气,
但大家都在鼓励我、帮助我,有的递过胶枪,有的帮我设计边框,连老师看着我的见壳蝴蝶,都夸我有艺术感,是真正的“灵光一现”……我慢慢的意识到,原来我也能做的很棒,只要用心就可以!
环顾全班,我看见了五彩缤纷的创意:有人画了蔚蓝的海,金黄的沙滩上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贝壳;有人画了举杯望月的诗人,题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人画了绮丽的晚霞,有人画了清幽的小石潭……现在我并不认为我的作品它丑了:橘红的夕日,翠绿的草地和鲜艳的花,如此独特。是啊,何必要求与别人相似或相同?或许你我,都是一颗小小的贝壳,迎接日光,折射出迥然不同的瑰丽。
在这里,人人都是能工巧匠,人人都是艺术家。我们用笔,用贝壳,用麻绳和卡纸、在一块白板上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丽,
——2022级3班 刘心彤
学工课程之 电烙画
首先我们需要在画稿背面用铅笔涂满需要烙印的部分,然后用胶带把它粘在板子上,用红笔一点一点的把藤蔓和小鹿的躯体画出来,最后用电烙铁的尖尖盖住所有铅笔印,在左下角签好名才算完成。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操作时却发生了意外,班长在使用电烙铁时烫伤了食指。他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短短几秒钟后,水泡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他的食指上。老师给他抹了烫伤膏,他也乐呵呵的打着哈哈,可是担忧的气氛已迅速弥漫了整个班级,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电笔,忧心忡忡的看着面前的画。
那只仅描了框架的小鹿,仿佛也在看我。许久,我心一横,深呼一口气拿起了电笔,尽全力稳住手腕,努力用老师教的曲线画法勾勒小鹿的眼睛。笔尖在我的操控之下,流畅地烫出了线条,渐渐的显露出小鹿的原样。我又一鼓作气,在藤蔓做的鹿角上画出了歌唱的小鸟。就差最后一步了,我松了松略麻木的手腕,稍作停顿,用大小不一的力度让电笔左右腾挪,写完签名,以“e”收了尾。长舒一口气,我看着木板上秀丽的小鹿,神态可爱,姿势生动,心里既欣慰又自豪。
我的行为带动了一半的同学重新动笔,整个教室又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
电烙画,画的就是心跳,画的就是这种感受电流的感觉。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有种电光火石般的东西直击内心——不要害怕,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2022级1班 孙笑涵
学工课程之 模型制作
不同于简单的拼插和粘接,我们的建筑模型之旅要从制图和计算开始。确定尺寸,绘制草图,设计粘贴边,剪裁,再到最终的组合……由想象到现实,由平面到立体,不仅需要精密与严谨,更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瓦楞纸作山,水纹纸作水,搭好了建筑的骨架,就在凉亭旁缀上几棵植物,在房前屋后围上栅栏,又或在塔楼旁添一条长长的护城河……每个人的作品渐渐地带上属于自己的痕迹,小小的建筑模型好像真的变成了人居之所。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原是写画的诗句,现在形容建筑模型却再合适不过。因为建筑模型要有精度,更要有人情人性的温度。
亲历亲为,也就更能感同身受:建筑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砖瓦,一门普通的技术,更是一门形式独特的艺术,是设计者心之所想的体现,承载着独特的希冀与憧憬。
——2022级4班 王妙然
学工课程之 智能可控LED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排排整齐的灯带如待命的士兵,静静地躺在桌上。我们的任务是给这些灯带编程,让它们按照我们的意愿,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触碰编程软件,开始了与光的对话。随着指尖的舞动,代码一行行跳跃在屏幕上,就像是我心中的创意在自由翱翔。我全神贯注地盯着灯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刷——”40号灯泡亮起来了,我兴奋地差点跳了起来,屏住呼吸,沉稳的按下运行键,只见1到40号灯带上,灯泡依次亮起,宛如一根金光闪闪的金箍棒,在空中舞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光的赞歌,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我也仿佛看到了自己梦想的种子,在科技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次学工课程,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有了一份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和对创新的渴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光芒将继续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引领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2022级2班 王皓艺
学工课程之 创意飞行
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但只有有梦想的人才能学会飞翔。
有幸参与了“创意飞行”课程,我收获良多。在学工现场,我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航模制作。第一步,“深沟”,用水彩笔的末端在机翼下方压出3-4mm深的沟痕;第二步,“组装”,把飞机航模的各个部位零件用热熔胶组装起来;第三步,“涂色”,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绚丽多彩、别具一格的航模图案;第四步,“配重”,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决定航模飞机是否能顺利飞行的因素。
在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有时,机翼的角度调整不当,导致航模在空中失去平衡;有时,航模的重心不稳,使得飞行轨迹不正。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探索航模的奥秘,也让我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
我会带着这些收获,继续前行,在探索与实践中追寻自己的梦想。愿未来的道路上,我能如同自己制作的航模一样,展翅高飞,勇往直前。
—— 2022级11班 毛怀宇
学工课程之 数码摄影和图片处理
想拍出好照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抓拍美的瞬间。
我这次选择的课程是数码摄影和图片处理。指导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数码摄影的来历,随后带着我们了解数码相机的构造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最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学习怎样构图拍摄产生艺术美。
很快到了实践环节,我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拍摄,我们试着将老师讲的摄影技巧运用到现实的拍照中来,通过互相品评、不断调整修正,果然拍出的照片较之前随意拍的有了明显的提升。看着一幅幅鲜活的作品,我在高兴自己又学会一项新技能的同时,也认识到照片的意义在于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把一瞬间变成永恒,那些时光中保留的美好,是快乐的证据,也是成长的脚步,它会让那些平凡的时刻变得更具体、更温暖。
学工经历如同一艘启航的船只,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知识与实践的海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经历,更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让我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2022级6班 石添祎
劳动筑梦想,行动促真知。同学们动手劳动、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而且在实践行动中,以更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接下来学习、生活上的挑战!
期待劳动教育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撰稿:管霞 李婷
摄影:任冬梅
审核:李倩
责任部门:初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