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也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以春节为契机,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了“知年俗、寻年趣、享年味”劳动实践活动。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同学们帮助家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清理地板、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擦玻璃、擦家具、洗衣服等等,家家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同学们有的磨豆腐,有的做豆腐,为家人祈福。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赶大集】
在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里,腊月二十七人们会宰杀自家家禽,这天宰好的公鸡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场,整只鸡盘在一个碟子里摆放在桌子中间,不能将其拆解,取名为“大吉大利”,意寓好彩头。
腊月二十七也可能是春节前最忙碌的一天,在这一天同学们陪同家人赶集或去超市把年货采买齐全,把年菜准备妥当。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仙。同学们亲手书写春联,帮助家人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贴画等,有的同学还帮助家人蒸馒头或年糕。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同学们纷纷展示不俗的厨艺,为家人们带来舌尖上的幸福滋味。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万物迎春报新年。通过“知年俗、寻年趣、享年味”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春节民俗,体验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而且也锻炼了劳动技能,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孩子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更加尊重春节风俗习惯,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赓续文化根脉,推动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撰稿人:马凯阳
审稿人:刘军、宋德勇
责任部门: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