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893.12.26-1976.9.9)中国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3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国民党发动反共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他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即以革命武力夺取政权的思想。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所以称为第四军,并不是因为另有第一军至第三军,而是因为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共产党的力量较强,战功卓著,深受人民爱戴,所以沿用第四军的番号),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
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反动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1930年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委。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省东南部的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分子反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正确的指导方针,在他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就把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执行完全错误的战略和政策,从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了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12月,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由张国焘(1938年叛逃)、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原曾计划成立的红三方面军并没有成立)也经过长征达到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毛泽东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这是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反对蒋介石拒绝抗日、坚持反共内战而发动的在西安以武力拘禁蒋介石的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7年夏,他写了著名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更多内容请看完整版:一大代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