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十九中学关于制定“无废学校”建设工作方案

时间:2023 / 09 / 09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推进我校绿色校园建设,特制定本工作方案,明确“无废学校”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系统化、全面化的措施,推动我校废弃物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最终建设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无废学校”。具体目标包括:

1. 废物减量化:减少废物产生量,推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物品。

2. 资源化利用: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再利用。

3. 无害化处理:确保有害废弃物得到安全、环保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4. 环保意识提升: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绿色环保的校园文化。

二、具体任务

根据上述工作目标,制定以下具体任务:

1. 教育宣传

任务1:环保知识普及

责任部门:教务处、学生处

工作内容:将环保知识纳入日常教学,开设环保课程,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宣传展览等活动。

预期效果: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知识储备。

任务2:环保宣传活动

责任部门:团委、环保社团

工作内容:利用校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发布环保知识和“无废学校”建设动态。

预期效果:形成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2. 行为规范

任务1:制定环保行为准则

责任部门:学生处、总务处

工作内容:制定和推广环保行为准则,规范师生在校内的环保行为。

预期效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环保行为体系。

任务2:开展环保行为评选

责任部门:学生处、团委

工作内容:定期开展环保行为评选活动,表彰环保行为突出的个人和集体。

预期效果:激励和引导师生践行环保行为,形成榜样效应。

3. 垃圾分类

任务1: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责任部门:总务处、后勤保障处

工作内容:在校内各处设置分类垃圾桶,确保分类标识清晰明确,配备分类指导手册。

预期效果:实现校园内垃圾的规范分类,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

任务2:分类垃圾处理培训

责任部门:总务处、后勤保障处

工作内容: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全校师生和后勤保洁人员。

预期效果:提高垃圾分类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分类处理的有效实施。

4. 废物回收

任务1:建立废物回收机制

责任部门:总务处、后勤保障处

工作内容:与废品回收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回收可再生资源,设置废物回收站点。

预期效果: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任务2:组织废物回收活动

责任部门:团委、环保社团

工作内容:定期开展校园废物回收活动,如废纸、塑料瓶、电子废弃物的集中回收。

预期效果:动员广大师生参与,提高废物回收率和资源利用率。

5. 节能减排

任务1:节能设备推广

责任部门:总务处、后勤保障处

工作内容:在校内推广使用节能灯具、节水设备等,逐步淘汰高能耗设备。

预期效果:降低校园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任务2:节能宣传和教育

责任部门:教务处、学生处

工作内容: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理念和方法,鼓励师生节约用电、用水。

预期效果:形成节能自觉性,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6. 环保创新

任务1:支持环保科研项目

责任部门:教务处、学生处

工作内容:鼓励和支持师生开展环保科研项目,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预期效果:推动环保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科研水平。

任务2:设立环保创新平台

责任部门:团委、创新创业中心

工作内容:设立环保创新创业平台,孵化环保项目,组织环保创新大赛。

预期效果: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推动环保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7. 社区参与

任务1:推广无废理念

责任部门:团委、学生处

工作内容:将无废理念推广至周边社区,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影响社区居民的环保行为。

预期效果:扩大“无废学校”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带动社区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任务2:开展环保志愿服务

责任部门:团委、环保社团

工作内容:组织师生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环保知识宣传等。

预期效果:提升师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环保事业的社会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动员和部署阶段(2024年5月-2024年6月)

召开动员大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详细工作方案;

进行全校宣传和动员,增强师生对“无废学校”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2. 全面推进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2月)

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具体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 总结和评估阶段(2025年1月)

对“无废学校”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表彰在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推动无废校园建设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1. 制度保障

制定并完善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和约束各方行为。

2. 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无废校园建设所需的经费支持;

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

3. 技术保障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处理水平;

与科研机构和环保企业合作,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4. 监督保障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设立举报和反馈机制,鼓励师生监督和反馈问题。

以上是青岛三十九中学关于制定“无废学校”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部门、各年级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保“无废学校”建设取得实效,为创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