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海洋生态系统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海洋生态的重要性无法被高估,它对地球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的影响。11月8日,学校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泰山学者张辉研究员,为高一年级学生开展了“浅谈海洋生态”科普大讲座活动,以什么是海洋生态、如何进行海洋生态研究、为何要进行海洋生态研究、一起思考等四大方面带同学们走入海洋课程。
张老师首先从“什么是海洋环境”讲起。碳元素的重要性以至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它、过量二氧化碳的负面影响、海洋 “碳吸尘器”的作用。张老师告诉我们,深海没有阳光,深海动物生活所需的能量一方面来自于上层动植物尸体、粪便残体碎屑的沉降,称为“海洋雪”;另一方面涉及深海最有特色的生物多样区域:热液和冷泉,化能自养合成的细菌和古菌为整个热液和冷泉生态系统提供能量物质来源。
随着讲座的深入,张老师向我们介绍进行海洋研究的方法。他首先提到实地调查的重要性,这是获取第一手数据的基础。科学家们会亲自前往不同的海域,对海洋生物、水质、海底地形等进行直接观察和采样。这种现场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够提供最为真实和详细的信息。
张老师还强调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研究人员可以在不接触海洋的情况下,监测大范围的海洋变化,如海表面温度、海冰覆盖范围、海洋颜色等。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此外,模型模拟也是海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并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张老师特别提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在现代海洋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海水样本中的DNA进行测序“滴水认鱼”,科学家能够识别出海洋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这对于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精确性。
关于海洋研究的目的,张老师围绕“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支持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告诉我们,海洋生态研究可以识别污染源并评估其对海洋生物、人类健康的影响。通过有效防治措施,改善海洋水质,保护海洋生物健康,减少海洋污染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海洋生态研究也可以提供关于生物种群动态、栖息地需求和食物链关系的重要数据,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渔业管理政策,防止过度捕捞和生物资源枯竭。在国际争端或谈判中,科学数据能够为我国在海洋权益上的主张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和海域划界。
随着讲座进入尾声,我们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渴望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一位同学提出了关于如何处理日本福岛核污水的问题,他关心的是这种处理方式是否会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以及国际社会如何合作来应对这一挑战。另一位同学则对新型机器人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好奇这些高科技设备是如何被设计和编程来执行复杂任务的。还有的同学提出了关于研学课题的研究问题,他们想了解如何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张老师耐心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并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因为这是科学进步的驱动力。最后,张老师鼓励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我们的蓝色星球。他的讲解不仅让我们对海洋研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海洋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次讲座不仅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生态保护的热情。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守护好这片蔚蓝而神秘的海域,让它持续地滋养着地球上的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撰稿人:2024级5班赵嘉禾
审稿人:赵晟珂、刘锋、李元基
责任部门:海洋教育研究室
学生感悟:
学校组织的“浅讲海洋生态”讲座,如同一股清新的海风,轻轻吹散了我心中对海洋世界的迷雾,让我对那片广袤无垠的蓝色疆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讲座伊始,张老师以几个小问题,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海洋。震撼人心的数据揭示了海洋的浩瀚,这些数字背后,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未知探索的渴望。随着讲座的深入,张老师逐渐揭开了海洋生态的神秘面纱。他详细讲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残体碎屑的沉降,即 “海洋雪”;深海最有特色的生物多样区域热液和冷泉,化能自养合成的细菌和古菌等。
每一种生命都在其特定的生态位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生物,都是维系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塑料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这些问题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正在无情地割裂着海洋的肌肤。听着这些案例,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但也更加坚定了我参与环保行动的决心。我意识到,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减少对海洋的伤害,哪怕是从最简单的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开始。
此外,讲座中关于海洋研究的前沿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滴水认鱼”、遥感监测、深海探测……这些高科技手段不仅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洋,也为解决海洋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力量无穷,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一定能找到与海洋和谐共处的方法。
这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这片蓝色家园,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投身海洋保护事业的无限憧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减少污染、参与志愿服务还是支持科学研究,我们的海洋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美丽。
总而言之,这次讲座是我对海洋生态认识的一个全新起点,它让我明白,保护海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行动的实际行动。未来,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海洋保护中来,为守护这片蓝色的奇迹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4级5班赵嘉禾
在听了张辉老师对海洋生态的介绍后,让我了解到海洋覆盖着地球的七成,它的呼吸是清新与健康的象征,它辽阔无垠,但置身其中人从不感到孤独,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你周围脉动 ,海洋是超越自然的奇迹,是运动与爱的化身。但与此同时。由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浓素增多,导致海水酸化冰川融化,各种海洋问题层出不穷。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学海、知海、爱海,了解海洋法规,深刻认识到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肩负起海洋强国的光荣使命,融入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为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未来理想蓝图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00年前中国水师曾经屡次走向深蓝,足迹踏遍南海和印度洋。600年后的今天和明天,相信中国的巨轮也能循着郑和船队的足迹,从黄水走向蓝水,从蔚蓝走向深蓝,实现海洋强国!
——2024级5班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