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招生,带你走进青岛39中的项目式教学特辑之“测温门”。
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同时,4月15日,青岛39中吹响了返校复学“集结号”。学校多措并举,全面做好学生复课前的疫情防控准备。报到当日,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校门口矗立的两个测温门,该测温门为通道式体温筛检系统,测温能力强大,每分钟可以测查40人,并自动统计测查人数。学生只需将手腕对准门上的圆钮,就可以准确测出体温。一旦体温超过37.3°,测温门就会自动报警。该测温门还通过了城阳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
如此专业的测温设备出自何人之手?
——答案是青岛39中学生项目式学习团队。
疫情是一场危机,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高三复学前,学校开展以“决心抗疫 用心行动”为主题的作品征集活动,各教研组把疫情当作项目式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发明创造等为疫情防控助力。一时间,征文、书画、实物等各种形式的项目式作品纷至沓来,学生们饱含热情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来,用青春书写战“疫”担当。
其中,体温门就出自物理组的项目式教学成果。一起来看看测温门的“诞生记”吧!
ü发轫之始
二月中旬,高一、高二物理组将组织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开展“研究制作无接触式体温计”的项目活动,倡导学生利用延迟开学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研究制作无接触式体温计”的项目小组,项目小组根据提供的项目学习清单,制作无接触式体温计,各班物理教师为项目指导教师。个性化体温枪、紫外线杀菌灯、红外线感应测温门……一份份项目清单凝聚着同一种家国情怀。39中的学子把责任担当扛在肩头,把青春使命担在身上。
ü道阻且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个大型红外线感应测温门的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项目设计、原理研究到组装过程充满了挑战。有一组学生发现测温门自带的孔并不能满足测温需要,这样不能够将测温门正确的组装到一起的。怎么办?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最终决定自己买电钻,自己打孔!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可这的的确确发生在39中同学们的身上,项目式学习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不可置否的。
还有一个小组在组装测温门后测量的温度总是34摄氏度,他们不得不又回头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原理,逐个排查每个环节。红外线传感器、线路、显示仪……一个个排查过去,依旧无法解决问题。回到家后,他们对这个问题依旧乐此不疲,拉着指导老师开启视频会议进行线上讨论。在得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后,他们第一时间返回学校,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终于,问题迎来了曙光——原来是测温传感器的串行数据线和串行时钟线的连接有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个小组成功组装出了测温门。
城阳区市场监管局质检部门对三组测温门均给出了“性能稳定,测量精确,可投入使用”的评价,这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ü行成于思
高一二班曹敦禹:看,这就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测温门,它们在高三和初三的开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高一五班安淑琳:项目式课题让我从实践中明白了红外线测温的原理。人体发射的红外线通过温度传感器转变成电信号,该电信号经过处理后,最终转变为人体的温度值,这就是红外线测温的原理。
指导教师张锐:学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经历了综合应用物理观念、系统进行科学推理、深化物理内在思维构造的全过程。
指导教师鹿英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失败、假设、反复、推理,这是对他们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考验。调用学过的知识,查阅资料补充知识,解决了原本对高中生来说很复杂的真实问题。不客气地说,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这个项目学习作品,现在就可以投入生产,创造经济效益了。
战“疫”是我们最生动的“现实课堂”。参与制作的同学纷纷表示,“虽然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战斗在抗疫一线,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做出贡献。”
一次项目式学习让39中学生凝聚在一起,在创新思维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在理性思考中承担了社会责任,也让39中在不懈的拼搏奋斗中实现了收获、成长、跨越,在改革与创新之间迸发出了蓬勃的活力。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
项目式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
基础教育为什么需要项目式教学?
青岛39中的项目式教学改革为何频频夺奖?
欲知详情,且关注明日“青岛39中项目式教学特辑篇”,一起感受项目式教学带给我们的全新改革视角。
选择39中,成就精彩未来。
青岛39中热诚欢迎优秀的你报考!
撰稿人:苗涵
审稿人:逄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