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2022级9班 刘呈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三9班的刘呈熙。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书香润华夏,阅读启新章》。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我们以阅读之名相聚,在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既是向千年文明的致敬,更是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凝聚力量。
阅读是文明传承的血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因文字而绵延不绝,因阅读而生生不息。孔子周游列国,编订《诗》《书》,让“韦编三绝”成为求知的象征;苏轼贬谪黄州,仍坚持 “旧书不厌百回读”;鲁迅在“三味书屋”的油灯下,用阅读点燃启蒙的火种。典籍如江河,阅读即舟楫。从甲骨竹简到电子书籍,从书院琅琅到全民阅读,中国人始终相信:捧起一本书,便是触摸文明的脉搏,守护民族的精神基因。
阅读是时代奋进的引擎。当华为用5G技术惊艳世界时,任正非说“我们是在前人知识积累的台阶上攀登”;当航天员在空间站写下“坐地日行八万里”,他们身后是无数科学典籍的支撑。读书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修行。钱学森书房中九千册藏书,铺就了“两弹一星”的飞天之路;敦煌学者樊锦诗在古籍中寻找灵感,让莫高窟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今天的中国,需要我们在《天工开物》里寻找创新智慧,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汲取文化自信,让阅读成为民族复兴的助推器。
阅读培养思考的根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和碎片化文章像疾风一样掠过脑海,而深度阅读却能让思想的根系扎进土壤。一本小说让我们感受人性的复杂,一册科普书带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一首诗歌教我们品味语言的精妙。这种思考的深度,是算法推送永远无法替代的 。
阅读拓展人生的边界。有人曾说:“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抵达。”通过阅读,乡村的孩子能看见深海探测器如何探索马里亚纳海沟,城市的少年能读懂黄土高原上麦浪翻滚的艰辛。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们的生命不再囿于方寸之间。
同学们,读书不需要华丽的仪式。让我们记住:
读三遍仍不懂的书,比一口气读完的畅销书更值得珍惜;书页边写满疑问的批注,比工整摘抄的名言更有价值;为某个段落热泪盈眶的瞬间,比考试加分更能定义阅读的意义。
愿每一个你我,都能成为书香中国的传承者;愿每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