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宋] 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原文及译文
【原文】子曰: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译文】程颐说:美好的品德一旦确立起来了,人们自身的素养也会随之提高,良好的社会风气就会慢慢形成,各种善行也会相应地跟随出现。
相关典故
《河南程氏粹言》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在河南洛阳讲学时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言论合集,他的弟子杨时在保留其原有语言风格和含义的基础上用书面语言整理出来,其中的《论学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程颐的教育思想,“一德立而百善从之”这句出自其中的《论道篇》。《资治通鉴》将人按照所具备的德与才的情况分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把“德”看作品评一个人的首要标准,并以“德”为首,因为品德高尚之人往往会恩泽社会,造福众人。所以,“德”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还是忠义和厚道的表现。
当代价值
朱熹曾说过:“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一个人,只有明确了生命的意义,懂得去追求做人的真谛,拥有高尚纯洁的品质,才能够实现“百善从之”的目标追求,他所想的就会是如何造福百姓,为民谋利。做事不求私欲,一心为公,这才是真正的具有“一德”的人。王安石也曾说过:“好德乐善而无求。”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引导人们去追求美好的品德,建构善良的内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