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经典在读

时间:2025 / 01 / 14

修身

C:\年级事务\传统文化工作室\国学文化.jpg国学文化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传习录》

原文及译文

【原文】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译文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想要树长得好,必须在它开始生长时修剪掉它杂乱多余的枝叶。如果想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必须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要戒除修养品德之外的爱好。
相关典故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在《示弟立志说》中指出:“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他强调以内心“立志”为修身之“根”,否则“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当代价值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一句将“种德”与“种树”相类比,品德修养要从内心的思想这个根基着手。内心之外的言行举止犹如根部之外的枝叶,外在的枝繁叶茂如果没有牢固的根基,终有一天树会倒下。所以我们为学修身,一定要先从内心“立志”,培养善的良知和本心,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真正地提升人格上的修养,成为有德之人。

https://pics7.baidu.com/feed/fc1f4134970a304e6f6bbb290851c28fc8175c3e.jpeg@f_auto?token=0db10c2ca697322caf8e6798cc87d9ea

王守仁还强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可见,无论是种树还是种德,不仅要抓住本源还要“常修”。坚定内心的良知和本心,对于繁复多余的事物,要常常修剪、去除,才能让更多的养分供给到真正需要成长的地方。所以,修身需先养心,然后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