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经典在读 (67)

时间:2024 / 11 / 11

立德篇

C:\年级事务\传统文化工作室\国学文化.jpg国学文化

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

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
——[宋]《省心录》

原文及译文

【原文】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知其善之可迁

译文总喜欢胡搅蛮缠、文过饰非的人,日子久了便不会得到周围人的欢迎。如果能谦卑恭敬,恬然无争的话,便是迁善改过的表现。
相关典故
《省心录》的作者林,是北宋初年一个颇有才华名望却不出来做官的人。他在西湖山上结庐而居,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几十年来足迹不至城市。与林同时的有一个叫作魏野的人,也常常写些诗文表现自己的隐逸情怀。但他却喜欢游走于公门之间,跟当时的宰相寇准等人过从很密,还经常写诗来赞美寇准他们。林、魏二人,可谓完美诠释了“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这句话的内涵。

当代价值
一个人好辩,可能是性格的原因,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自己犯了错而胡搅蛮缠、文过饰非地与人呶呶“强辩”,那就是错误的了。时间久了,“无理也要三分”的人肯定会招来周围人的反感,自己也会因此变得被动。当然,我们在面对好辩之人时,头脑中还得有个意识:在他们激情澎湃、铺张扬厉的言论背后,也可能故意掩藏了什么不大能见人的东西。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理性与客观,冷静地分析他所说的话,“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不是听其言马上就信其行。与之相反,那些谦恭的人,平日可能话不多,即便讲话也是朴实无华的。不过他们一天到晚都是乐呵呵的,大家也乐得跟他们相处。这是什么缘故呢?与人无争也就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心地清明和谐,怎么会不快乐呢?无争,并非是消极颓废

《道德经》:人生不可违背的三条天规,诚心践行,富贵可期!__凤凰网

、一味退让,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处世心境平和,汲汲营求,不急功近利之谓也。

果强辩饰非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向谦恭无争的方向转变,我们就可以赞许其为迁善改恶之人。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知道改正,就是有向善之心的表现。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责别人,因为别人过去的一点小错误,就给人贴标签、下定论,觉得这个人肯定改不好了。这样就把人“看死了”。事物会发展变化,大多数的人也有个迁善改过心。有些时候对别人多一点宽容,是能促进那些犯错的人更快进步的。